人从来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只需吃喝的动物。这种不断追寻意义的动力刺激了人类大脑的不断升级和社会的繁复发展。这种意义过去体现在宗教之中,经过人文主义的理性剥离后,它发展成了外在的物质层面的艺术或美,社会或人际上的融润和谐,在制作端体现的则是设计与制作上的稳固和精准有序。葡萄酒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它的魅力在于酒与品酒本身存在或被构筑的美与和谐。
由于饮食的社交性体现在用实实在在的感官“共品”之上,所以葡萄酒本身的味道特性尤为重要,社交礼仪在这中间也是一种配套性的行为美学准则。
1. 为什么品酒有很强的社会性?
人类这种外形相对弱小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发明便是火的自由获取。由于打猎获得的食物必须要加工后才更加、更加美味,所以,火源成为了人类早的社交中心。当社群为制作并享用一餐美味共同劳作时,背后的实际意义则是人类通过互助实现了对大自然和自身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大自然控制的进一步摆脱。所以,饮食的社交性从人类文明之初便已有之。
葡萄酒不是饮食类中的必需品,提供的热能也不比其原料供应得更多,甚至对理性有减弱功效,但也正因如此,人们选择饮用葡萄酒本身就代表了物质资源的充足甚至过剩。对于消费掉这些充足与过剩的方式,则是社群共同价值观或审美趋向的体现。
2. 品酒社交的原则和融合
在以饮食为中心的社交中,人们不但要重温共同面对大自然之时互助的感激与欣喜,还要在分配上体现互助的可持续性,即在分配过程中表现出公平(不是一定平分)或合理,满足所有社员的基本需求,同时要能将持续互助的感激与愉悦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既体现在感官的畅快中,即味道是好的,穿着是合规悦目的,又体现在情绪的愉悦上,即语言及行为形式是有风格化秩序的,是符合共同意念的。
由于人类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一直在不断变化,葡萄酒礼仪的规矩及愉悦准则也一直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修整,所以,品酒礼仪也有着带不同时空痕迹的多样性。
3. 普世的品酒礼仪走什么风?
品酒礼仪基本以合理为原则,之后可再根据社交场域的特性进行适当的风格化,比如高端大气,比如低调奢华。合理原则是以饮用者的长期经验或大多数拥有足够理性的人的共同验证为基础。以下就是葡萄酒礼仪中常见的一基本准则。
(1)红酒倒满1/3,白葡萄酒与桃红葡萄酒倒满1/2,这样可以尽量将葡萄酒的香气留在酒液之上杯口以内,以供闻享;香槟倒满3/4,这样可以更好地观赏酒液中渐升渐欢的气泡。
(2)倒酒一次后,不宜让瓶口的余液滴流而下。可以快速旋转酒瓶并使之直立,也可使用倒酒片、止滴环等辅助工具。
(3)品酒时,持杯的部位在杯柄或杯座处。这样一来可以保持杯壁的清晰整洁,以便更好地鉴赏酒色,二来可以避免体温影响酒温。
(4)举杯互祝之时,不需要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但要保持微笑及谦逊有礼。
(5)口腔的功能一是摄入饮食,二是语言交流。所以,喝酒之时就认真鉴赏杯中的酒液,交流之时就认真面向对话者。(来源:红酒世界网)
更新于:2天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