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坛与凡间的距离——一次盲品小游戏的感悟

摘要:昨晚几个酒友小聚,主题是顶级波尔多,酒过三分后有人提出要玩个盲品,在场的1位组局,7位参与,玩得不亦乐乎。

昨晚几个酒友小聚,主题是顶级波尔多,酒过三分后有人提出要玩个盲品,在场的1位组局,7位参与,玩得不亦乐乎。  盲品的酒结果是DRC的李奇堡,2004年份。  先听听几位酒友当时的评价,可能有遗漏,相关阅读到的在场酒友可以给我做一些补充(毕竟记录的时候我已经半微醺状态)  右边的侍酒师:这款酒起初的酒精感很明显,但是立刻就消失了, 我感觉酿造者是有一定的功力的,让酒可以很快进入状态,不过口感中酒精感还是表现得略微突兀了,香气非常好  对面的酒友:这款酒让我觉得用桶很重,酒体现在口感中的橡木感非常明显,当然酒的结构很扎实,失少是一级园以上的水准,我在想是谁家用桶那么多呢?  资深美食美酒家:这款酒给我感觉形神分离。其实无论果味,酸度,单宁都做的很漂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在一条线上,缺乏贯穿感。  我本人:我觉得这款酒很有力量感,但是却用一份妖艳来掩盖了野性和冲击力。单宁还是很重,酸度偏高,不过香气很漂亮,红色水果中带着灵艳

当然这场小游戏也存在某些主观因素,比如说组织者平时总是会提供一些顶级的佳酿与大家分享,所以直觉上大家不愿意猜测这款酒是一个非名家,大区级的酒(纵使昨晚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说这款酒很棒!)  不过就答案来说,我们还是在各种讨论中越来越接近了酒本身的来源。首先在2001和2004年之间,大家都觉得2004的可能性更大,酸度挑高和依然年轻的酒体是大家倾向这个答案的依据。  酒体的大结构,力量感让我们自然往香贝坦或者罗曼尼村去靠近。  右边的侍酒师更有自信我确信这个应该是来自罗曼尼村庄的酒,这个结论的根据是什么?这才是盲品最大的意义吧。  游戏虽然过去了,我所收获的感悟却特别想分享。  记得有些时候碰到一些爱酒的朋友,不舍得用一些顶级名庄的酒来做盲品,如果转念反过来想,昨晚的酒如果是开着瓶子大家知道是DRC的李奇堡2004,会如何来做评价?有一点很确认,这款酒绝对不是差酒,而且是绝对带着鲜明个性的酒。但是带着DRC的光环后,哪怕个人不那么喜欢,也会在评语中敬畏三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盲品却显得直白了,那句形神分离说得绝妙!  或许例子不恰当,过去我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同样比较难搞的学生里有一位是校长的孙女,许多老师都千方百计从她不太容易找的优点里去挖掘优点,美化评语;而性格类似的其他孩子的评语就显得客观许多人性的表现力在品酒中也如出一辙。  去年希尔顿的wine challenge晚宴,有幸和几位WM一起进行盲品晚宴,我发现,大师们在盲品的时候也并没有很精准地说到年份说到哪个产区。重点在于酒的表现中推测出那一年可能的季候特征,可能来源的地区。  比如一款来自中国的旭源黑皮诺,大家都感觉是黑皮诺,我身边的Michel Bettane说这个酒有点奇怪,是黑皮诺,但是相对于勃艮第的黑皮诺红色水果香气略少,还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甜美感,酸度略不够,不过配今晚的银鳕鱼倒是不错,可能是来源于某个新世界小产区。在我看来这个答案已经近乎完美了。其实这款酒我和当晚一起参加的朋友都蛮喜欢的,支持国货一下后来自己也买了不少。  再把话题扯远一点,对于葡萄酒有了解的朋友多多少少了解过1976巴黎盲品事件的始末,关于这个事件的介绍分析不胜枚举,有一点很肯定,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去看待酒是显得多么重要。  昨晚答案公布后,我就觉得这款酒虽然算不上完美,可是香气里就是以前喝到过的DRC的香气可是在盲品的时候却因为各种顾虑而不敢去猜想  昨晚,我在闻到第一阵香气的时候说:这款酒我喝过!可是后来越想越复杂,越不敢下决定所以品酒也好,猜酒也好,直觉很重要,毕竟自己的直觉是真实的,它会真实反映自己最根本的喜好和倾向吧。  最后,我想说DRC是圣坛上的酒,是人把它放到了圣坛上,其实也会因为天地的原因有强弱之年份区别,2004年份李奇堡所表现的微微粗犷感或许是那个相对寒冷,成熟度不高年份的写照吧,就这一点而言,在盲品种大家吐露出对它的评价,才显得真实可贵,在凡间。

更新于:3个月前
上一篇:意大利老酒王的10件大事记
下一篇:新西兰酒商看好中国葡萄酒市场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