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用看盖子分辨好坏? 葡萄酒瓶塞那些事儿

一、天然软木塞

天然软木塞经常被叫做“橡木塞”,然而并不是用橡木做的,而用一种名为“栓皮栎树”的树皮做的。“栓皮栎”除了在植物分类中与橡木同属于“栎属”之外,其实根本没啥关系。栓木栎的树皮有着发达树皮,又软又厚,厚到什么程度呢?正常酒塞的直径是2.4厘米,这层树皮比这还厚。天然软木塞便是用模具从树皮上一整个一整个的冲压出来的。(推荐阅读:酒塞底部出现结晶物是怎么回事?)

一枚优质天然软木塞的标准是:侧面光滑平整,截面木纹均匀、致密。

为何要用树皮来制作软木塞呢,因为木栓层有优秀的弹性、防水性和微透氧性,天然软木塞充分继承了这些特点,既能密封瓶口,还不会完全隔绝氧气,酒液在瓶内能缓缓地进行“微氧作用”。这种木塞的寿命可长达30年,是许多有陈年潜力的葡萄酒的。

不过天然软木塞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成本高昂,二是会产生TCA污染。这种污染是藏在木塞中的天然合成物TCA(trichloroanisol)分子引起的,它会让酒液产生腐朽潮湿的霉味。大约会有2~7%的天然软木塞封装葡萄酒会出现TCA污染,这是令全世界的酒庄都很头疼的问题,也是后来“螺旋盖”兴起的根本原因。

二、贴片软木塞

贴片软木塞也有人称为“复合塞”,就是塞体用碎木颗粒压制而成,在一头或两头贴一片天然软木圆片。这种木塞接触酒液的一端为天然材质,而整体成本又低于天然软木塞,因此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像“三明治”一样的分层结构。

三、聚合塞

聚合软木塞是通常所说的“碎木塞”,是用天然软木颗粒和绑定剂加工而成的木塞。

通常的想法认为聚合软木塞成本低,而且含粘合剂,只适用于低价酒。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软木塞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高分子合成塞

高分子合成塞也是我们俗称的“橡胶塞”,是用食品、医疗级塑料制成的酒塞,合成塞成本低,可以制造成各种颜色和形状,但也存在密闭性差、保存时限不长的问题,有时候还有吸味现象。

五、填充塞

填充塞猛的一看很像天然软木塞,但用指甲刮一下塞子表面,会发现有类似油漆一样的物质。

六、玻璃塞

是以玻璃和内侧一圈PVC密封环制成,同时避免了葡萄酒氧化和TCA污染。但玻璃塞的推广比较缓慢。较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昂的造价和完全手工封瓶,使得每只玻璃塞的成本高达70美分;二是相应的灌装设备还没有在全球普及。

七、螺旋盖

螺旋塞就是俗称的“金属盖”,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酒塞,一般为铝制。螺旋塞的优点很明确,比如无需开瓶器,方便开启;不用担心TCA污染;而且密封性强,对于适饮期10年内的酒,用螺旋塞可以更好地保持酒的新鲜度和品质。

我身边的朋友们对酒塞的排序是这样的:天然软木塞较好,碎木塞其次,橡胶塞较差,螺旋塞是给饮料用的,什么,还有玻璃塞?这也基本上代表了国人对酒塞的主流认识。在央视做的一项调查中,高达85%的受访者认为使用天然软木塞的酒品质更高。

瓶塞好酒代表酒好吗?

先放结论

好酒基本会选用好塞子,但好塞子可不一定封装的都是好酒。

时至今日,碎木塞已经可以达到相当的品质了,在传统观念下只能用来装低端酒的碎木塞,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据说波尔多某些右岸酒庄甚至会坚持在庄内较好的酒上使用碎木塞。原因就是为了防止TCA污染,这就说明,

在如此尊重酿酒传统的法国,对酒塞的理解也是更重功能性的。

而螺旋塞更是过去几年的热门话题,大家在争论了几年之后,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共识。螺旋塞能很快在新世界普及,较主要的原因是它不受原材料的限制。要知道,全世界大部分栓皮栎都种植在地中海,假设一个澳大利亚的酒庄要用天然软木塞,就要远跨重洋从地中海运过来,成本高昂。而螺旋塞就完全不受这方面的制约。不过这是对酒庄的好处,对饮用者呢?也有好处,一是瓶塞成本降低了之后,酒庄有动力降低较终售价,或者把这部分省下来的成本用来改进酿造技术,较终受益的也是饮用者。另外就是避免了由木塞引起的TCA污染。

早年争论的焦点是螺旋塞的“还原反应”问题。初期的螺旋塞几乎100%隔绝了空气,在缺乏微量空气渗入时,酒液内的芳香分子与硫化物分子之间会产生化学反应,使酒有一种硫磺的臭味,这叫做“还原反应”。后来利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在螺旋盖内侧加了一层透氧膜,实现了微氧作用,应用在不需要陈年长达二三十年的酒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说到这儿,你基本上就知道这部分标题的答案了吧,不要看酒塞,不要看酒瓶,也不要依赖酒评家,较可靠的,只有自己的舌头,喝的多了见的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好酒了。(来源:佳酿网)

上一篇:天津人喝酒怪现象:别碰茅台,只喝这4种不为人知的廉价白酒
下一篇:南北方喝酒有哪些酒文化上面的差异

发表评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