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酒道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例如《易经》就与酒文化联系密切,在《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中,有六处直接或间接的提到了“酒”,并赋予了丰富了酒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内涵。说到《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那自然抛不开阴阳之说。今天就让小九来给大家讲讲,传统酒道里的阴阳之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说,是古代人对自然探索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酱香酒是白酒中的瑰宝,与传统阴阳五行有莫大联系。
选料
从原料开始,就是阴阳结合。酱香酒的酿造原料只有三样:高粱、小麦、水。看似普通并不普通,须是贵州本地产的红缨子糯高粱,冬小麦,赤水河水。本地的糯高粱高粱是春种秋收,吸收夏季的阳气,所以是阳性的。制曲原料小麦通常选用黄河以南的冬小麦,秋天播种,来年春末收获,吸收冬季的阴气,所以是阴性的。另外,酿造酱香型白酒,自古以来就有女人制曲,男人下沙的传统,这也与原料的阴阳不谋而合。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是先人对自然探索之后,为酿酒选择了最佳的时机,此为天时,是阴阳和谐平衡的重要方式。
酿造
酱香酒的酿造根据粮食收获的节气,顺应天时地利,在端午节制曲,重阳节下沙。高粱为“沙”,几乎整颗的参与发酵,历经九轮蒸煮,坚韧刚毅。小麦为曲,粉碎后均匀贴附在高粱表面,飘逸轻柔,曲裹着沙,沙曲共舞。
重阳时节,恰是高粱成熟丰收,此时的赤水河水由黄转清,变得清澈甘甜,富含矿物质,正适用于酿酒,准备完毕,等待水火考验。第一轮次的投料蒸煮称之为下沙,用95°c以上的沸水与“沙”充分拌匀,一堆1500斤高粱浸润十几小时,一共要润沙三次,每泼一次热水,需快速翻拌三次。润粮结束后上甑蒸煮2小时左右。
发酵
酱酒酿造中,发酵环节也蕴含了阴阳智慧,分为阳发酵和阴发酵。发酵指的是有氧发酵,即把润好的粮堆积在地表发酵一段时间。古人认为,这样的过程,是让这些粮食吸收苍天的精华,吸收世间的阳气,故称为阳发酵。堆积发酵完成,再将这些吸收了世间阳气的粮醅转到窖坑里面,密闭起来进行厌氧发酵,古人认为这样的发酵,可以采取大地的灵气与阴气,故称为阴发酵。
自身阴阳之道
酱酒本身也是阴阳结合,水是阴,酒精是阳,53°的酒精度,则是阴阳调和的最佳配比。所以在调酒的过程中,也是阴阳结合的过程。酒为“水形火性”,是水火交融的精灵,是神奇的魔法师,水是凉的,一小杯后,身体却是暖暖的,心也是暖的。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瑰宝,酱酒正是借此瑰宝而成,当是酒中精华。
因此,常喝喝酱香型白酒,有助于调和阴阳,健康身体。 酱酒文化,源远流长,红色壹号,传承经典。
更新于:14小时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