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葡萄酒认识误区,你中招了吗?

葡萄酒作为一种舶来品,难免会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论调,葡萄酒新手们有可能认为这些道理真实,其实则不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有没有被这些道理忽悠了。

误区一:葡萄酒等于红酒

很多人一提起葡萄酒,就认为葡萄酒等同于红酒。

纠正:其实,葡萄酒按照颜色分类,不止包括了红葡萄酒,还包括了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有些粉丝之所以认为葡萄酒等于红酒,是因为红酒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缘故。

误区二:干红就是红酒中含水少

在气象学中,空气干燥一词中的干指的是空气中含水量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就将气象学中干的意思乾坤大挪移到了葡萄酒中,认为干红指的是含水量少的红酒。

纠正:在葡萄酒学科里,干酒指的是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的葡萄酒,所以,干红自然指的就是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的红葡萄酒了。也就是说,葡萄酒学科里的干针对的是酒中的含糖量,而非含水量。

误区三:酒是陈的香,买回的葡萄酒应放置几年再喝

中国历来有酒是陈的香的说法,所以一些葡萄酒爱好者也根据这一说法,将购得的葡萄酒特意在家存放好几年,希望凭借时间的积淀来获得陈酿的葡萄酒。

纠正:许多葡萄酒其实是不需要也不适合陈酿的,例如一些在装瓶时就已达到最佳饮用期的年轻红葡萄酒和许多干白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这些酒在年轻时饮用才能获得最佳口感。而且,那些适合陈酿的葡萄酒,也大多是在酒窖里的橡木桶中完成其陈酿阶段,而非在酒瓶中。

误区四:葡萄酒酒度很低,可以放心饮用

有些人认为,葡萄酒的酒度相对白酒来说显得很低,所以,即使是酒量很差劲的人亦可放心大胆地饮用,因为它的低酒度绝对不会使人醉倒。

纠正:根据葡萄酒的定义,其酒度是不能低于8.5度的。目前国内市场上大多数葡萄酒的酒度为12度左右。一些葡萄酒专家也常常用葡萄酒的后劲很强大这句话来告诫人们一定要把握好葡萄酒的饮用量。

误区五:葡萄酒价格越高,口感越好

一些消费者鉴于葡萄酒是奢侈品的说法或自己的面子问题,认为葡萄酒的价格越高,口感也会越好,所以在购买葡萄酒时,一般只选贵的或进口酒。

纠正:其实,并非所有价格高昂的葡萄酒,其口感都优越。影响葡萄酒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产区、品质和评分等,但是并不是越贵越好,很有可能一瓶相对便宜的葡萄酒有着出人意料的好味道。尤其是随着进口关税逐步降低,很多来自于新世界的葡萄酒都有着超高性价比,所以要勇于尝试。例如,一些价格较高的陈年老酒因含较重的烧焦气味,反而不能被一些口感较淡的消费者所接受。所以,在消费葡萄酒时,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口味喜好和风格,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经济状况,正确、理性地选择适合的葡萄酒。在葡萄酒世界里,只有适合自己的酒,没有最好最贵的酒。

误区六:此酒为某大师酿造,品质一定好

相信一些葡萄酒爱好者在超市选购葡萄酒时都遇上过这类情况:一些酒水导购员在推荐某款葡萄酒时,常说此款葡萄酒出自某位酿酒大师之手,工艺精湛,所以这款酒的品质一定优良。

纠正:葡萄酒业界的专家常说:葡萄酒先天在于原料,后天在于工艺。说的就是,一款葡萄酒品质是否优良,主要决定因素为葡萄原料尤其是葡萄品种,而较少取决于葡萄酒酿造工艺。所以,如果酿造葡萄酒的原料存在很大缺陷,那么酿酒大师们通常情况下也是回天乏力的。

误区七:有挂杯才是好酒

纠正:一般来讲,出现挂杯只表明葡萄酒中酒精、糖和甘油的含量较高,其口感可能会比较丰腴,但这并不是评判一瓶葡萄酒好坏的绝对标准。比如某年气候炎热,葡萄中的糖分较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高,也有可能出现挂杯,但炎热的天气也往往会使葡萄的酸度不足,使葡萄酒缺乏坚实结构。所以挂杯现象并不是酒评家评价酒款好坏的标准。

更新于:1天前
上一篇:葡萄酒瓶的颜色里头到底隐藏了什么学问?
下一篇:中国啤酒企业四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