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品酒术语的困惑

摘要:“带有些许发酵卷心菜的气息,并伴有浓郁的荔枝味?”这些新兴葡萄酒品酒术语是怎样帮助中国葡萄酒鉴赏家理解复杂的葡萄酒的呢?

23岁的张阿兰就读于北京某大学的化学专业,从未吃过黑莓(blackberry)和覆盆子(raspberry)。因此,当葡萄酒培训师在解释一款葡萄酒的风味和香气时,他总是一脸茫然。

“很多用来描述葡萄酒风味的水果,我都没有吃过,”这个来自山东的小伙子说,“大多数品酒术语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成中文,但我根本就不知道百香果(passion fruit)为何物。”

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所(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s Research)最新调查发现: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但对于葡萄酒各方面的描述,中国人依旧感到迷茫。

《醇鉴》杂志(去年九月份发布了中文版)的编辑约翰·阿尔伯特(John Abbott)说:“把品酒术语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阿尔伯特称,他和他的中国译员曾就“savory”一词的翻译就争吵了两个多小时。这是因为“savory”经常用来描述罗讷河谷葡萄酒或陈年的波尔多葡萄酒。当“savory”用来描述罗讷河谷葡萄酒时,是指葡萄酒带有些许橄榄和药草的气味;而当用来修饰波尔多葡萄酒时,通常是指葡萄酒带有皮革味,风味凝练,耐咀嚼。

“他们老是强调:如果葡萄酒‘不甜(not sweet)’,就可以把它翻译成‘带咸味的(salty)’,”阿尔伯特说,“但我们不这么认为。可当我们翻出别人的译文时,发现还是没有人能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词语空缺问题。不甜又不咸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中文里没有这一术语的表达。”

佳士得拍卖会中国分会的负责人谭业明(Simon Tam)说,他的团队已经停止翻译伦敦和纽约酒评家写的品酒笔记,因为在这些品酒笔记中,欧洲水果名和花朵名随处可见,但这些在亚洲是不常见的,如红醋栗(black currant)、覆盆子(raspberry)和蔓越橘(cranberry)。“如果我向一名中国人说黑皮诺(Pinot Noir)带有醋栗(gooseberry)的香气,他们完全不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气。”谭业明说道。

你说樱桃味,我说潮州卤水味

那么怎样描述带有外国文化特征的异域风味呢?谭业明写了两份关于2002年份的罗曼尼·康帝大依瑟索园干红葡萄酒(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Grands-Echezeaux)的品酒笔记。一份是针对外国读者,另一份则是针对中国读者。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篇品酒笔记的不同。

英文品酒笔记篇:

此款酒中黑皮诺葡萄的香气甜美纯正而又经典,并伴有些许花朵、湿土、樱桃(cherries)和覆盆子(raspberry)的香气,甚至带有些许野味肉的气味。酒力强劲,香气含蓄,发展较为迟缓,风味凝练,但依旧需要一段时间熟成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中文品酒笔记篇:

此款酒带有红枣、中药和潮汕卤水的香气,口感甜润,果味浓郁,余味悠长,并带有些许当归的甜味。如想品味其果香,现在即可饮用,不过也可以再熟成20-30年。最好与酥脆的烤猪肉搭配佐餐。

从中文品酒笔记中可以看出,谭先生并没有使用英语词汇来描写风味,而是用了中药当中的“当归”一词来描述陈年的波尔多葡萄酒中的泥土味。同时,他还用煲汤常用的“红枣”来描述年轻的波尔多葡萄酒的香气。此外,发酵的卷心菜和荔枝味在品酒笔记中也越来越常见。

在中国葡萄酒界内,不仅关于风味的外来词汇生涩难懂,在葡萄品种的命名上,很多葡萄酒专家的意见也不能达成一致。

定居于北京的葡萄酒教育家赵凤仪(Fongyee Walker)与6位中国酿酒专家一道参加了在新西兰举行的葡萄酒会议。会上,还没来得及讨论当地葡萄酒的相关事宜,与会成员很快就“Merlot”这个葡萄品种的中文译名发生了争执。

会上至少出现了两种译名。第一种,由于“Merlot”第一个音节像中文中的“美”的发音,由此得出“美乐”的译名。此外,由于第一个音节也像中文中的“梅”,因此得出“梅洛”的译名。

“关于‘Merlot’葡萄的译名就争论了20多分钟”,赵女士说。赵女士出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取得了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现今在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教育机构——葡萄酒与烈酒教育基金会(WineSpirit Education Trust)翻译中文版的教材。中国葡萄种植协会(Chinese Society of Viticulturists)已经列出了一系列外国葡萄的中文译名,不过这些译名依旧没有得到全国认可和采用。

零散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使得译名变得更加复杂。中国有成千上万家进口商。尽管这些进口商通常进口一样的葡萄酒,但各自都使用自己翻译的酒名作为注册商标,这迫使其他进口商使用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译名作为注册商标。

《醇鉴》编辑阿尔伯特说,葡萄酒术语翻译可能成为中国葡萄酒界中的“政治问题”。“中国目前还没有一本专业的中文葡萄酒字典,”他说,“我们正努力使各方达成共识。”

在涉及到著名葡萄酒商的译名时,争论通常会公开化。佳士得拍卖会也曾尝试着使波尔多列级名庄的中文名标准化,他们曾制作了一张海报,上面标有62家波尔多列级名庄的英文名和相应的中文译名。

但是这些酒庄拒绝接受佳士得的中文译名,并呼吁抵制这种海报。

而在北京,像张先生这样的消费者依旧对葡萄酒专家口中所谓的“黑色李子味(dark plum)感到十分困惑。”对于这样的消费者,赵女士称,有时普通的中国超市是训练他们味蕾的最好场所。

“当葡萄酒中出现新的果味或酸奶的风味时,我要感谢上帝,”她说,“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对葡萄酒的风味又有了新的理解。”

更新于:4个月前
上一篇:画龙点睛的葡萄酒
下一篇:西餐礼仪之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