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酒文化盘点:八大节日饮酒习俗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这一套完备的饮酒文化,看上去就是非常讲究的,在喝酒的时候讲究和时令配合。在过去你知道有哪些节日是要喝酒吗?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元 日

即正月初一,春节。元日饮酒,以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酒有“屠绝鬼气,苏醒人寰”的意思,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不正之气。"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录:“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

社日

社日就是祭祀社稷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到了今天变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秋社即是中秋节。社日节当然也有社酒。

上 巳

上巳,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这一天,古人有在水边嬉游洗浴的风俗,叫做“修褉(xi四声)”,又叫“春褉”,也称“褉日”。

褉的意思是浴,它是一种与水相关的祭祀。人们聚集在水边,洗涤沐浴,为的是祛除污垢,远离灾晦,祈祷岁岁平安。但沐浴之外,还要在水边宴饮,称作“褉酒”。这才是上巳节的点睛之作。

魏晋以后,大概因为农历三月上旬不定有巳日,上巳节开始固定在三月三日。流传千古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描写的便是三月三日上巳节,文人雅士宴饮会稽、曲水流觞的场景。

清 明

清明节,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

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端 午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民间有饮菖蒲酒的习俗。

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后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历代文献都有所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类钞》,明代《本草纲目》、《普济方》及清代《清稗类钞》等古籍书中,均载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

中 秋

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

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汉代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也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记载。

重 阳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九为阳数,且为阳数之极,九九为重阳,盛极必衰,九月初九需辟邪。古人认为九月初九佩茱萸、饮菊酒、登高山,此俗一直流传到后世。

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自此以后,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延续至今不衰。”

腊 八

农历腊月初八日,人们常食腊八粥,却鲜少有人提到腊八酒。其实,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都有饮腊八酒之习俗。腊八酒是在腊八节的前一个星期,以黄米发酵、蒸制而成。

更新于:4天前

上一篇:白酒搭配禁忌:这几类菜品慎食,健康饮酒小贴士
下一篇:古人饮酒时五大经典游戏盘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