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的时候,能做到不追捧潮流,用心平静地品酒判酒,某种程度是一种境界。葡萄酒本身是无辜的,人为的价值判断有时反倒造成品酒时候的攀比,带着点悲哀的色彩 昨晚,很有幸,几个世外高手指点一番,让我获得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感恩。 我想分享给所有愿意和我一起分享葡萄酒的朋友的最强烈的观念是,其实,在那些带着光环色彩的顶级名庄以外,有太多值得去关注一番的酒庄,酒农。 想来,我并非第一次喝Domaine Bachelet的酒,翻阅了过去的照片和记录,我在2011年的夏天就遇到过这家在勃艮第仅仅拥有三点几公顷的小酒庄的最高等级的佳酿Charmes-Chambertin 1999,年产2000瓶左右。那个时候对酒的感受也好,知识的积累也罢,都处于极其稚嫩的状态里, 并没有意识到其实我和擦肩而过的有那么多值得寻味的故事,幸亏昨晚一局下来,意识到了,努力弥补一番。
翻看一下介绍,便发现Bachelet家的葡萄藤年纪真的很大,据说是勃艮第第二老的酒农。平均树龄在50-110岁,也就是80年的藤在园中占据多数。 昨晚大师安排地用心,先是两个Gevrey-Chambertin村级的小垂直,2007,2006两个年份。这种比较的意义在于,让人非常切实地感受到年份的伟大意义,人永远不可逆天。 2007年的许多勃艮第红并不被看好,拥有老藤,又用心酿酒的Bachelet的村级酒水准已经很令人赞叹。香气的集中度表现得很好,持久又新鲜的蓝莓,带一点点香料气息,口感前端的力道感比较明显,酸度恰到好处,作为07年的村级酒而言,浓郁度堪称一流,收尾略显得局促,但不适为一款漂亮又值得期待的很好的红酒。几个人边喝边聊天,大家的心境是对酿酒中天地人三者结合的感慨对自然与人为努力的尊重,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不正是葡萄酒的精神所在,所有用心把自然与人类做一番交流对话的精神所在吗? 2006年份继续在很有质感的香气中登场,入口就感觉到明显比2007年豁达开朗许多。这样的品鉴值得记载,真实的感受中诠释自然令人对自然更心悦诚服。2006年的酒体的层次感似乎也比2007年要更胜出一筹。对我而言酸度略显突兀,让酒体的活跃感显得更鲜明。我一直试图解释葡萄酒中各种风味对于人的感知该如何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现,酸度的高和低总与酒的活跃度有关,无论是否喜欢,总让人有为之一振的体验。 最后出场的是在醒酒器中醒酒5个小时的一级园,原来Bachelet唯一只有这么一款一级les Corbeaux,占地0.42公顷,老藤产量极低,年产不过数千瓶,相遇即是难能可贵。进入杯子后的酒比之村级更添一份深邃和紧致感,颜色上完全无法想象2004,黑色水果香气,花香,微微带着点咖啡豆大家开始聊起了2004年份,据某个高手说,那是一个带着瓢虫香气的年份,恕我学识浅薄,我真的无法描述瓢虫是什么气味。(据说当年勃艮第的葡萄园里出现了大量的瓢虫) 只是2004年并非好年份的事实里Leroy降级酿造了村庄级的红酒,Drc的里其堡的盲品中感觉架构张扬但层次感略乏而昨晚杯中的2004年份,也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香气,口感厚实有力,浓郁度在后段表现力超强,单宁依然显得有明显的紧缩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款好喝的酒,果实的凝缩感与橡木桶的香料,木香味融合得均匀绵密。只可惜勃艮第的这些酒庄规模实在小的可怜,或许酒农本身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下,一个人照顾3.82公顷是恰到好处的方式。
酿酒师Denis似乎表示到了他的儿子Nicolas加入为其开始酿酒之后(2009),他才有了想扩张酒园的念头。下一次无论在哪里遇到Bachelet的酒,我都会买。
更新于:3个月前
发表评论